Bust Shot

Bust Shot

Thursday, February 20, 2014

羅錫為牧師: 怪獸家長—最可怕的動物





怪獸家長—最可怕的動物

羅錫為牧師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爆出一條華裔父母都應該留意的新聞。

    不是又有華人「虎媽」適心栽培出來的子女,勇奪金牌。而是著名的華裔泰籍小提琴家陳美,棄琴弓執雪杖,代表泰國參加障礙滑雪賽。

      陳美的媽媽是個專業人士,當律師而彈得一手好鋼琴,家世不錯。而她是一名典型的怪獸媽媽,把女孩控制在手中,三歲就要她習鋼琴、五歲學小提琴、八歲開始催谷,將返學時間減半,整天拉小提琴。陳美十歲已跟倫敦愛樂管弦樂團同台演奏、十一歲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取錄、十三歲成了史上現場演奏柴可夫斯基和貝多芬協奏曲的最年輕小提琴手、十五歲推出專輯《The Violin Player》,全球勁賣八百多萬張。以上是陳美的簡歷。年紀輕輕,已奠定她在現代音樂史上的地位。

     陳美是另一位贏在起跑線上的華裔少年。可是,成功並沒有令這個音樂神童快樂。她失去了童年,廿四小時被監管,生活的一切被媽媽安排。她熱愛的滑雪,卻被禁示,怕弄傷了她的玉手,媽媽一生的投資就泡湯了。

     二十一歲那年,陳美把兼任她的經理人的媽媽炒魷魚,為要回復自由身。後來放下音樂事業一年,跑往瑞士接受滑雪訓練,以三十五歲之齡進軍奧運,追回童年夢想。

    陳美漠視了媽媽對她的訓示,媽媽覺得女兒不需要她了。兩母女早已是陌路人。虎媽讓女兒贏在起跑線,卻輸掉了與女兒的關係。

    如果陳美的媽媽早一點願意聽一聽女兒說一說,她希望媽媽怎樣對待她,可能她們的關係不會弄到那麼糟。陳美是個音樂天才就是音樂天才,不用壓迫訓練,她總有出頭的日子。剝奪她的童年,換來比別人早一些成名,只是滿足父母和孩子的虛榮。有一些成就,沒錯可以鼓勵孩子更努力。不過,比學業和體藝的成功,孩子寧得到父母的尊重,愛護和體諒。

    「怪獸家長」猛於虎,是孩子最害怕的動物。

     給孩子快樂的童年,是父母的責任。

Monday, February 17, 2014

羅錫為牧師:為什麼讀不懂約伯記?



為什麼讀不懂約伯記?

羅錫為牧師

    那一本聖經書卷,是基督徒最讀不懂的?

    不是啟示錄。是約伯記。

    約伯記屬於「智慧文學」類。在希伯來聖經歸入「聖卷」。

    約伯記大部份是以古奧的希伯來詩體寫成,有些希伯來「生字」字義隱晦。這都不是教讀它的人難明。

    約伯是個義人,為什麼像他一個行為正直的人會受著無情的痛苦?

     「智慧文學」是一種實際的學問,藉著品格教育,鍛練意志,陶治性情,達到道德的目的。

     以色列人的正統神學思想,肯定一個「道德定律」—災禍的由來是上帝的懲罰,懲罰是犯罪的結果。遵守律法,疏財仗義,求告上帝,必蒙上帝賜福,凡事享通。智慧文學的箴言格言,也是訓誨這個道理。

約伯記的主題,卻是義人受苦。產生的神學難題是︰

     約伯受著種種災殃、折磨、疾病、痛苦,眾叛親離,他一定犯了罪。約伯認為自已沒犯罪,難道上帝不正義嗎?(約伯記32:1-3)

     約伯的朋友,本來是來慰問約伯,看見約伯竟「自以為義」,於是與約伯展開三輪辯論。他們意圖「證神為義」,並責備約伯,規勸他認罪悔改。

     他們幾位輪番發言,控訴約伯。約伯逐個答辯。三位朋友,加上後來加入的較年輕的一位,說明上帝的偉大、高尚的道德標準,並以公義審判。句句都是正統的神學。

    激辯之後,連最同情約伯的提幔人以利法,說完第廿二章那一番話就退出辯論,由得約伯他「知食其果」。不妨翻開聖經一讀,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做人道理」,可列入「信徒箴言」之中。

    可是,到了全書的結尾,上帝再度出場,結案陳辭。以利法與他兩位朋友的議論,教訓約伯怎樣做個上帝眼中的好人的道理,被上帝評為「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正確」(42:7)

    那麼我們就不懂了。因為我們和約伯那幾個朋友一樣,給「報應」的框框框住。

     義人受苦,是聖經一個重要主題。
     約伯記「顛覆」了一個「正確神學思想」。上帝的子民,會陷在苦難之中。
       遇到災難的人,不一定是被上帝懲罰。
       守律法的人,不一定享通發達。
     約伯記絶對不是認為律法的訓誨失效,或上帝無能。而是給我們一個新的神學見解。

    耶利米先知,忠於召命,受苦。
    以賽亞書的「僕人之歌」,為百姓和萬邦請命的上帝之僕。受苦。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彼拉多查不出祂有什麼罪,被釘十字架。

    約伯記並沒有提出義人受苦有救贖的意義。對於約伯,苦難仍是個未解的謎。在基督降生之前,約伯沒有一個堅固的地點—十字架作為他的立場。但是,當他「親眼看見上帝」,那位宇宙的,歷史的,人類的主宰,他就能忍受意想之外的痛苦。他領悟到所受的痛苦必有意義,就欣然「撤回在塵土和爐灰中的懊悔」(42:6),不再追問上帝「為什麼」了。

     讀約伯記,讀完開頭,先讀結尾,才讀中間,會容易明白一點。

Friday, February 14, 2014

羅錫為牧師: 职场找師傅



職場找師傅

羅錫為牧師

     有個故事,有一隻剛孵出來的黃毛小鳥,看不見媽媽,於是於鳥窩伸出頭來找媽媽。雛鳥焦急起問小花貓、母雞、小狗、和母牛︰「你是我媽媽嗎?」動物的回答都不是。雛鳥愈來愈傍惶,大聲地叫,問汽車、小船、飛機、甚至鐵,是不是牠媽。沒有一樣東西說是。小鳥掉進鐵鍬的嘴裏,必死無疑了。奇蹟地,鐵鍬把牠舉起,送回巢裏。那時,鳥媽媽回來了,雛鳥快樂地宣布︰「你是鳥兒,你是我的媽。」

    這個雛鳥找媽媽的故事,亦發生在職場裏。「你是我師傅嗎?」那是個職業問題。如果有人敢問這個問題,所得的答案一定是「不是」。

     初出茅蘆的,新入行的,或獲提升職,調職到一個新部門的人都想找到個「師傅」。實情是,在職場上,不容易找到「師傅」,因為很少人肯當別人的師傅。
    有人懼怕「教識徒弟無師傅」,有人吝嗇自已的經驗,技術和智識。雖然有很多樂於教導別人,但是不肯「收徒弟」。因為做人師傅的責任很大,也不是三言兩語,一朝一夕的工夫。

    人人都明白,在職場上有個好師傅,自已也吃香。職場上的師徒關係,要有人肯收你為徒,必須先得到他的賞識,看見你是可造之才,具備潛質、值得栽培。沒有表現,沒有才華,沒有師傅青睞。職場講求效益,師傅不會浪費時間在一個他看不見,看不起的人。我有一位在地產業頗有成就的人。每次和他見面,他總會題起他的師傅(他的大學教授)。那位師傅,但知道他是個著名的市場學者,他有眼光,栽培了一位有才幹和抱負的徒弟。

     找師傅很艱難,師傅也不易做。職場上的「師徒關係」原本也是一種「人脈關係」。今天的職場智囊,教人忘掉mentor,轉而找sponsors,即是一些高級的,資深的上司,當「保傅」, 藉他們的影響力和人脈,把他送去升職的快線。保傅撐腰,是成功的保證。Sylvia Ann Hewlett寫了一本賣得火紅的書: ”Forget a Mentor, Find a Sponsor: The New Way to Fast-Track Your Career”。她說,今天的職業女性比男人更難找師傅,不如找個保傅「保」自已上位。

 

   今天,在職場上,師傅和保傅同樣重要,兩者的功用有些是相同的,分別是,師傅不單教門生一些做事的竅門,也教他做人的道理,很多時候會變成長久的友誼。師傅不一定把門生帶上成功的坦途,但會把他訓練成材,成為一個敬業樂業的「好僱員」。

   像那個故事所說,鐵鍬幫了小鳥一個大忙,但不是小鳥的媽媽。保傅主要是工作上的關係,不能代替師傅給徒弟在工作間甚至事業和人生的影響。師傅難尋,但不要放棄找師傅。以誠信為核心價值的公司機構,也不要急功近利,丟掉師徒制。公司缺少師傅,老闆就要找些能當師傅的資深職員來,提擕新手上路。師徒制,是長線投資,收的是長遠績效。

    生命裏和事業裏,能找到師傅,是一個祝福。所以,不要停止去問︰「你是我師傅嗎?」